从“种得好” 到“卖得好”
丁绍光正在挖红薯 记者 花磊 摄
仲秋时节,大江两岸一片金黄。与其他地方略显不同的是,无为市都督山下,成片的红薯藤蔓沿着山脚的缓坡匍匐蔓延,宛如一片墨绿的海洋。
“这是我们今年试种的新品种红薯,全部获得了丰收?!笨钦蚨级酱逄凉∽匀淮宕迕穸∩芄庵缸叛矍暗囊淮笃焓淼馗嫠呒钦?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见到记者时,他正和几个农户一起,忙着在田里收红薯。2021年,丁绍光家种植红薯10亩,年产4万斤,亩均利润1500元。今年,在合作社带动下,他种植引进的优质新品种红薯20亩,预计年产能达到12万斤。“我算了一笔账,这种新品种红薯,经过农科所专家的指导,亩均增产2000斤,亩均利润可达3000元,利润翻了一番。”丁绍光说。
近年来,无为市大力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,都督村抢抓机遇,超前谋划,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,积极开展相关工作。1月21日,都督村毛公集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,合作社采取“村社合一、多元发展”模式,建立生产、供销、信用“三位一体”综合合作社。经过多方考察,合作社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,引进了“苏薯28号”“宁紫薯4号”等优质红薯品种,试点种植了100亩。“看,这就是合作社帮我们引进的苏薯28号,别看它个头不大,但质量很好?!倍∩芄饽米鸥沾拥乩锿诔龅暮焓恚砻娴哪嗤僚牡?,在旁边的自来水里洗了洗,递给记者,“快尝尝,你们平时吃的都是煮红薯、烤红薯、蒸红薯,从来没生吃过红薯吧,我们这个新品种生吃最好,非常甜?!?/p>
红薯种植在当地有着悠久历史。都督村的手工粉丝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产品?!拔颐堑拇渴止と鬯恐谱骷家?,是无为市的非遗项目,原料就来自本地种植的红薯?!倍级酱宓匙苤У谝皇榧恰⒆ご骞ぷ鞫佣映び犴到樯?,“但一直以来每家每户都是自己做,是一种家庭作坊的形式,既没有品牌,也没有形成规模,相关产业始终做不大。”俞淼告诉记者,都督村现有红薯种植面积约1000亩,一直以来,多数农户种植的都属于老品种,产量低,质量较差。合作社成立后,第一步考虑的就是引进新品种,但薯农已经习惯了多年的老品种,对于种植的品种和技术都十分熟悉,要想改变他们的观念,并不容易。“为了推广新品种,我们首先采取了机械等现代化生产设备和技术,加大规模种植,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,提高亩产量和产值,让农民们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好处?!蔽尬锌钦蚺┮捣裰行母敝魅紊鬯急晁?。除了推广机械化现代生产方式,合作社还为薯农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,在合作社试点种植的基础上,带动当地群众种植新品红薯600余亩,红薯种植及维护带动群众务工100余人次,促进群众增收2万余元。
红薯属耐旱作物,但今夏连续高温晴热无雨正值红薯生产的关键期。为将旱情影响降至最少,当地政府早安排、早宣传、早启动,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保丰收。“我们从6月下旬开始,镇、村共开机32台套2359kW投入抗旱,整修抗旱渠道25.8公里,至今已开机抗旱4374小时,解决了7.43万亩耕地缺水问题?!?开城镇水利站站长王强介绍。
“既然都督村种植红薯历史久远,那就应该以这个优势产业为抓手,想办法引进新品种,扩大规模,拓宽销路,打造品牌?!碧讣敖⒑献魃绲某踔?,俞淼发展思路清晰。他透露,2022年,都督村粉丝预计产量可达20万斤,销售额将突破300万元,村集体经济有望增收60万元。为了将当地的红薯相关产业做大做强,合作社还注册了“‘芋’见都督”品牌商标,设计了包装礼盒,同时积极对接商超、市场,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?!?月,合作社种植的紫薯、蜜薯等食用型红薯已全面成熟并具备销售条件。目前,我们正积极对接社区团购、淘菜菜等销售平台,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实现从单纯的‘种得好’向‘卖得出、卖得好’转变。丰产又丰收,让农民真正增收,才是我们创办合作社的最终目标?!庇犴邓?。(记者 花磊)
责任编辑: 赵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