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各地可约可空降-一品楼九品论坛官网,全国约茶资料,300一晚同城约茶

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文明创建 > 文明村镇 >正文

汪合根:“父子”情深,跨越四十余载的双向守护

2025-06-18 15:15:01

  人物简介:

  汪合根,男,1983年5月23日出生,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陡沟镇裕兴行政村寨口自然村村民,现从事建筑工作。

  事迹简介:

  四十二年前,汪为全放弃婚娶,收养了襁褓中失去双亲的侄子汪合根,用青春担起“父亲”职责:背娃下地、夜驱蚊虫、寒夜暖被,将其抚养成人。汪合根成家后,叔叔又主动照料孙辈,甚至晚年仍坚持劳作,只为减轻晚辈负担。岁月流转,叔叔汪为全患上阿尔茨海默病,记忆力衰退、情绪暴躁易怒。汪合根夫妻感念养育之恩,妻子赵华留守家中悉心照顾叔叔,监测病情、调理饮食,汪合根则在其住院时日夜守护。这对“父子”用四十余载的双向奔赴诠释人间真情——从青年放弃幸福收养孤儿,到晚辈寸步不离反哺病父,他们以超越血脉的坚守,书写“爱与责任”的生命答卷。

  正文:

  命运转折:襁褓孤雏遇“父亲”守护

  42岁的汪合根家住陡沟镇裕兴村寨口自然村?;赝氖昵埃说囊貊舱肿耪飧鲴唏僦械挠ずⅰ魑胀ㄅ┟竦母盖滓蛞馔庵枞焕胧?,两个月大的他尚不知人事,母亲也因家庭重担和生活窘迫无奈改嫁。一瞬间,他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,在生死边缘徘徊。

  彼时,正处谈婚论嫁年纪的叔叔汪为全,望着啼哭的汪合根,心中满是不舍与疼惜,他毅然放弃组建小家庭的幸?;?,将侄子揽入怀中,“我哥走了,这孩子就是我的命。”从此,这对特殊的“父子”,在风雨中相互依偎,开启了人生新篇。寨口村的田间地头也多了道奇特的风景:年轻的“爸爸”背着婴儿下地干活,孩子的啼哭声伴着锄头的破土声回荡在田野间。别人都劝叔叔再找媳妇,他总笑着摇头:“小合根晚上要喝好几次奶,哪家小姑娘受得了?”夏夜蚊虫肆虐,他怕蚊香影响小侄子的健康,就把蚊帐裹在摇篮上,自己就摇着蒲扇整夜驱赶;寒冬腊月,他又担心侄子冷得睡不好,就用毛巾把热水袋裹好垫在侄子身旁,生怕把侄子烫着。当同龄人抱着自家孩子逗乐时,他怀里的“儿子”早已焐热了他整个青春。

  岁月同行:隔代接力共筑温暖家

  时光推移,汪合根逐渐长大,叔叔汪为全却在操劳中日渐苍老。2006年,外出务工的汪合根与赵华相识相恋,次年组建家庭。随后,长女汪雅茹、儿子汪铭轩相继出生,家庭的责任愈发沉重。叔叔心疼晚辈在外打拼不易,主动承担起照顾孙辈的重任,让汪合根夫妻能安心工作。他还是像二十多年前照顾小侄子一样,细心地照顾着两个孩子的成长,夜里耐心地哄睡,清晨五点就起床做饭,怕孩子烫着,总把粥吹凉了才一勺勺喂。

  随着事业蒸蒸日上,汪合根夫妻俩回乡翻新房屋、建起大宅,夫妻俩没有忘记孩子们口中的“爷爷”,建房时特意提醒工人预留了一个向阳的房间,待房屋完工便将叔叔从狭小的旧居迎入宽敞的新家。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,叔叔的担子也轻了不少,他为了减轻汪合根夫妻俩的负担,学习村上种养殖大户,开始从事稻虾混合种养,独自打理十几亩田地。村民看到后,说道:“你们家合根现在出息了,你不就在家歇歇嘛?”“他夫妻俩有两个孩子,挣钱也不容易,我现在还干得动,减轻一下家里负担嘛”,叔叔笑呵呵地说道。

  爱的回响:患难与共诠释人间

  正当日子渐渐好起来,生活也走上正轨的时候,疾病悄然打破了平静。叔叔汪为全随着年龄增长,患上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,同时小脑萎缩引发的阿尔茨海默病也日益严重?!叭冒肿∫宦グ桑揖筒桓愠雒帕?,在家照顾他们”,妻子赵华默默地收拾着一楼房间,她选择留守家中,悉心地照料一老两小。生活中,赵华不仅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,还要定期检测叔叔的血糖指数,并根据检测情况控制他的饮食、陪同他进行锻炼。在叔叔需要住院治疗的时候,汪合根无论工程多忙,都会放下一切,日夜守护在旁。

  病症加重后,叔叔汪为全记忆力衰退、情绪暴躁易怒。有一次外出串门时,叔叔因病发迷路。天色渐晚,一直没见到叔叔回家的汪合根夫妻心急如焚,在得知叔叔早已返程后,他们四处寻找,都没有找到叔叔的踪影,害怕叔叔发生意外的夫妻俩便立即报警求助。最终,警方通过监控在深夜十一点于邻村路边找到了叔叔汪为全。由于阿尔茨海默病无法治愈且会逐渐恶化,此后叔叔每次外出,汪合根夫妻都会轮流陪同。虽明知病情不可逆,但夫妻二人始终心怀感恩,即便没有血缘关系,这份超越亲生父子的情谊,让他们从未有过丝毫放弃的念头。

  四十余载光阴流转,当年襁褓里的婴儿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,那个放弃婚事的青年早已须发皆白,可他们掌心相贴的温度,依然暖着彼此的生命。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,却用日复一日的相守证明:最深的爱,是把对方的命运扛在自己肩上;最好的情,是跨越岁月仍紧握的双手。

责任编辑: 赵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