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各地可约可空降-一品楼九品论坛官网,全国约茶资料,300一晚同城约茶

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文明培育 > 移风易俗 >正文

赫店镇宏林村:新风拂乡野 善治兴瓦屋

2025-08-06 10:12:51

  宏林村坐落于无为市赫店镇东北部,地处无六路北侧,东与无城镇接壤,南连赫店社区,西北与留桥、汪邵、黄墩三村相邻,境内兼具圩区与丘陵地形,严赫路纵贯南北,交通便利。全村辖32个村民组,总人口4250人,区域面积6.01 平方千米,近年来先后荣获“第十四届文明村镇”“脱贫攻坚先进村”等称号,实现乡风文明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。作为宏林村的“明星自然村”,瓦屋中心村位于村域东部,东临花渡河,南临无六路,由瓦南、瓦北、石桥三个自然村组成,共152户、531人,其名源于村内历史悠久的“谢家瓦屋”,这座谢氏祖先修建的传统民居,既承载着村落的宗族记忆,更孕育了“孝亲睦邻、勤俭持家”的淳朴民风。2023年,瓦屋中心村以“和美乡村” 建设为契机开启蝶变升级,通过“三清三拆”“五清一改”整治环境、新建污水处理终端规范排放、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场与村史馆传承文脉,更以房前屋后的微整治、微绿化让庭院错落飘香;在硬件升级的同时,这里更聚焦“软件”赋能,以移风易俗、积分超市、文明实践为抓手,推动基层治理从“外在约束”向“内生自觉”转变,书写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生动答卷。

  移风易俗树新风,破解治理“老大难”。针对过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、人情攀比等陋习,瓦屋中心村依托“谢家瓦屋”蕴含的家风文化,成立由老党员、乡贤、村民代表组成的红白理事会,制定《红白事简办标准》,明确“婚事新办不摆阔、丧事简办不扰民、寿宴小办不攀比”的具体要求。村民谢大爷为儿子办婚事时,主动取消原定的20桌宴席,仅邀请至亲小聚,省下的钱用于购置农机,成为村里“婚事新办”的典型。村里还通过“家风墙”“道德评议会”等载体,定期评选“节俭标兵”“孝老之星”,用身边人身边事破除陈规陋习,如今的瓦屋中心村,人情支出较往年减少近三成,邻里关系更纯粹,治理阻力自然“迎刃而解”。

  积分超市聚合力,激活治理“动力源”。“积分能换洗衣粉、洗洁精,攒多了还能兑大米!”村民王大姐拿着刚兑换的日用品,对村里的“积分超市”赞不绝口。瓦屋中心村将环境卫生、孝老爱亲、参与公益、遵守村规等行为量化为“文明积分”,村民可通过参与“三清三拆”志愿服务、主动调解邻里纠纷、践行移风易俗等方式获取积分,凭积分到超市兑换生活用品。超市物资由村集体出资、爱心企业捐赠补充,积分榜单每月在村公示栏更新,“挣积分、比文明”成为村民的新追求。自超市运营以来,村民主动参与村庄整治的积极性显著提升,乱堆乱放现象减少80%,志愿者队伍从12人壮大到56人,实现了“治理靠群众、群众靠激励、激励促治理”的良性循环。

  文明实践润民心,筑牢治理“主阵地”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(点),瓦屋中心村常态化开展“菜单式”服务:农闲时,邀请农技专家举办“田间课堂”,传授羊肚菌种植技术;节日里,组织“我们的节日”活动,包粽子、写春联、唱庐剧,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;每月一次的“板凳课堂”,由党员干部、乡贤能人围坐村民中间,宣讲政策、倾听诉求,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。针对村内留守老人多的特点,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组建“银龄互助队”,开展代购代办、健康义诊等服务,让老人感受温暖。如今的瓦屋中心村,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是政策宣传的“窗口”,更是凝聚人心的“磁场”,村民对村集体事务的参与度从过去的30%提升至75%,“事不关己”的心态逐渐被“主人翁”意识取代。

  从“环境美”到“风尚美”,从“设施全”到“人心齐”,瓦屋中心村以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,以积分管理激发参与热情,以文明实践夯实治理根基,让“谢家瓦屋”的古老智慧与新时代的治理理念碰撞出璀璨火花。下一步,赫店镇宏林村将继续以“和美乡村”建设为抓手,让基层治理的“毛细血管”更畅通,让村民的幸福底色更鲜亮。(通讯员:张兴宇)

无为市

责任编辑: 赵倩